中国纪录片配音发展史
其实中国纪录片配音已经成为一种历史文化了!对于中国纪录片配音发展史已经是一种可贵的经验了!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纪录片配音的技巧和纪录片配音的方式所运用到的感情!
一个大气浑厚的男声配音或者是温柔有磁性的男声广告配音都比较适合历史纪录片配音的。当然众所周知是,纪录片伴随着影像技术的诞生而产生。
影像技术的诞生首先促成电影的诞生,**早与观众见面的就是纪录电影。当时拍摄纪录电影的器材,尚做不到摄录一体化,仅仅是把现实中的活动图像,如会眨眼的人头、能开动的火车搬到屏幕上来,尽管如此,已经让一百年前的观众瞠目不已。
不过纪录片也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型的比如说历史文化纪录片和人类自己活动的影像能够被胶片记录下来,能够被看到,简直太神奇了。
电影发明至今只有区区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在一百多年以前,在一万年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人类未曾有过这种影像视觉的感受。因为在那之前人们接触的只有自然材料质地的媒体,完全没有对活动影像的体验。
以至于当屏幕上出现火车向观众驶来的画面的时候,看到一个人头特写在屏幕上说话的时候,观众竟然惊叫着抱头鼠窜。人类的视觉文化水平在一百年前就是那个样子。
纪录片配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把配音灌录到一格一格的画面中,随着灌录声音质量的提高,从而出现了那种“画面加解说”的结构方式。
由于格里尔逊**次采用这一技术,后人就把这种方式制作的纪录片叫做“格里尔逊式”。可见,纪录片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电影摄影机时代拍摄的纪录片主要是“画面+解说”式,没有同期声。这种以解说代替现场声,主要靠纪录片配音解说和片断画面组接来反映事物的纪录片,其主观性较强。
但是一百多年以后的今天,纪录片配音连刚出生的婴儿见到特写人头都不会产生半分恐惧,不会认为那是被割下来的人头在说话。
人类视觉文化的基因就是如此微妙而惊奇地被承传下来。在当时没有同步摄录技术的情况下,所有电影都是默片。
就像我们看到的卓别林电影一样,早期的纪录电影统统是默片。当时的技术水平只能记录图像,后来靠打一点儿字幕,说明这是什么内容及人物对话。这一阶段纪录片的代表人物是弗拉哈迪,其代表作是《北方的纳努克》。再后来,为说明剧情在放映电影时使用扩音器现场配音解说,便出现了解说词,为说明画面内容服务。
在中国的历史纪录片配音发展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历史文化和相关的历史丰功伟绩的人物因为关系到的历史人物专题片配音的也比较多的。
北京名传天下配音公司
总站:www.bjmctx.com
客服QQ:516793858
客服QQ:417096867
电话:010-86175888
手机:13718387888(陈经理)
邮箱:516793858@qq.com
|